登录 | 注册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【水稻稻瘟病防治】 泸水县:稻瘟病防治要做到“知己知彼”
您现在的位置:专题总汇 >> 病虫害专题 >> 水稻稻瘟病防治 >> 泸水县:稻瘟病防治要做到“知己知彼”

泸水县:稻瘟病防治要做到“知己知彼”


http://www.1988.TV/ 2013/7/11 9:57:42 阅读数:1468

在泸水县水稻是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,近几年来稻瘟病在泸水大面积的发生,其态势呈现不断蔓延和扩大趋势,虽然没造成大面积流行,却也使水稻产量造成损失。就稻瘟病的症状、病原、发病条件、侵染循环进行分析探讨,结合泸水县的实际情况,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:

稻瘟病又叫稻热病、火烧瘟、叩头瘟,是由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,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。

1、稻瘟病发病症状

水稻整个生育期各部位均能发生稻瘟病,根据发生时期和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、叶瘟、节瘟、穗颈瘟、谷粒瘟等,常发生并且危害大的主要有苗瘟、叶瘟和穗颈瘟。

2、病原

稻瘟病属半知菌亚门,丝孢纲,丛梗孢目,丛梗孢科,梨形孢属。

病斑上的灰绿霉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。分生孢子梗从气孔伸出丛生或从病部穿透表皮单独伸出,不分枝,间或分枝,有2-8个隔膜,基部稍膨大,无色或略带褐色,顶端尖细。分生孢子着生在分生孢子梗的顶端,分生孢子梨形,基部钝圆,顶端狭窄,无色透明,有2个分隔,少数1-3个分隔,萌发时每个细胞都可长出芽管。分生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0-35℃,适温度25-28℃,所需的短时间为6-8小时。

稻瘟病菌对不同水稻品种的侵染和致病性不同,表现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,我国的稻瘟病菌有7群128个生理小种。

3、发病条件

3.1气候

气候条件不仅影响稻株的抗病力,并直接影响病菌的繁殖,传播和侵染。

温度:适于稻瘟病菌繁殖和侵入的温度为24-28℃,水稻连续遭受数天低温再转为正常温度时,3-6天后稻株抗病性显著降低,尤其夜间有15℃以下的低温影响更明显,因而晚稻抽穗期遇寒露风或骤然降温,常加重穗颈瘟的危害。

湿度:平均相对湿度90%以上时有利于病害发生,雾多雾重或时晴时雨,雨日多,阴雨连绵等湿度大的天气,病菌生长繁殖快,孢子形成多,侵入率增高。

光照:光照不足有利于病菌孢子形成,萌发和侵入,并使稻株同化作用缓慢,呼吸量减少,淀粉与氨态氮比例低,硅质化细胞少,组织柔嫩,抗病率降低,易发生病害。

3.2品种和生育期

在导致稻瘟病发生流行因素中,水稻本身的抗病性是主要的。在栽培稻中,粳稻较易感病,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,发病程度不同。幼苗3-5叶期、分蘖盛期和孕穗期至抽穗始期易感病,同一器官(如叶、茎节、穗等)在幼嫩时期较老熟时期易感病,所以在水稻分蘖盛期,新叶增长速度时易感染叶瘟。

3.3栽培管理

稻瘟病的发生与肥水管理关系密切。

肥料:氮肥种类、用量、施用时期对发病轻重影响,一次性过量施用氮肥比分次施用或在保肥力差的沙土、浅土田比粘土、深土田上施用都更有利于病害流行。偏施、迟施氮肥使稻株贪青徒长,组织幼嫩,硅质化程度下降,株间通风透光不良,田间湿度增高,加重病害发展。适施磷钾肥可提高稻株钾氮比,促进氮的正常代谢,降低可溶性氮化物含量,增加茎秆纤维素,稻株组织坚硬,生长健壮,提高抗病力。

灌溉:水分管理对稻瘟病的发生流行影响也很大,稻田长期深灌,冷水串灌使土温水温降低,土壤缺氧,根系发育不良,降低生活力和抗病力。同时田间湿度增大,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。依据水稻需要,科学管水,一般采用“浅水勤灌,”“干干湿湿”排灌方法,结合晒田,可提高稻株抗病力。

4、侵染循环

稻瘟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秕谷、病稻草上越冬,成为来年诱发稻瘟病的初次侵染源。种子带菌率一般为4%,稻草带菌更为普遍。在干燥的情况下分生孢子可存活半年至1年,病组织内菌丝则可存活1年以上。稻瘟病主要由稻草上越冬的病菌引起,病菌的分生孢子落到秧田或本田的稻株上,孢子在叶面的水滴或露水中萌发,产生侵入丝多数穿过角质层侵入,也可以从伤口侵入稻株体内,稻株受到侵染后发病,在病菌组织上产生分生孢子,传播到其它稻株上,引起再侵染,在有利的条件下,重复侵染可以进行多次。水稻收割后,稻瘟病菌又在病谷和病草上越冬,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,带病种子也可以成为初侵染源。

5、防治措施

应采用选用高产抗病品种为基础,及时药防为重点,尽可能的消灭初侵染源和加强栽培管理,在关键时期及时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。

5.1加强宣传工作

加强稻瘟病的宣传工作,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稻瘟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培训,让农民群众正确识别稻瘟病,采取积极的有效措施,为六库镇的水稻高产稳产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5.2选用高产抗病品种

因地制宜选用高产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经济有效的措施,并要求做到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,避免单一化种植,如可选用鄂粳杂1号、汕优63等杂交种。

5.3减少菌源

收获后及早处理病稻草,不在秧田附近堆积病稻株,稻草不堆放在明年准备做种田的附近,病稻草堆放在避风雨处,不能用病稻株催芽、盖种、扎秧把、堵水口或搭棚,以免菌源传播。利用病稻草做堆肥,要充分腐熟后施用(堆肥发酵温度在52-56℃,病菌经10天左右死亡)。另外要搞好播种前种子处理,种子播种前晒1-2天,用泥水选种,再用1%生石灰水侵种2-3天,也可用50%多菌灵0.5千克兑水50千克侵30千克谷种,侵泡48小时。

5.4合理施肥

施足基肥,多施有机肥,配施磷钾肥,防止偏施、迟施氮肥,堆肥和厩肥要经过充分腐熟后施用,氮、磷、钾配合施用,适当用草木灰等含硅酸肥料,做到施足底肥,一般亩施底肥1000-2000千克的农家肥,尿素5千克,磷肥20千克。早施追肥,一般分蘖期追施尿素15千克,孕穗期追施尿素10千克,中后期看天看田巧施肥,冷浸田应注意增施磷肥。

5.5加强栽培管理,合理灌溉

浅水勤灌,适时晒田,后期干干湿湿的栽培管理方法,可使稻株生长健壮,抗病力增强,抑制病菌的繁殖与侵染,从而使病不发生或少发生,低洼稻田要经常排除积水,漏水田要注意及时灌溉。

5.6药剂防治

药剂防治是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,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“控制苗瘟,挑治叶瘟,狠治穗瘟”的办法。稻瘟病常发区应在秧苗三、四叶期勤检查,查到发病中心后及时施药防治,每亩用40%硫环唑悬浮剂150-200千克或20%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-100千克兑水喷雾;及时控制本田叶瘟:水稻返青后勤查,当叶瘟病株率达3%时喷药保护,每亩用40%硫环唑悬浮剂150-200克或50%异稻瘟净乳油100克兑水喷雾,以后视病情发展和天气变化隔6-7天再喷药一次,叶瘟的防治应着眼于保护易感染的分蘖盛期;田间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危害性较严重的穗颈瘟: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初期(抽穗5%时)施次,齐穗期时施第二次。每亩用20%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-100克或40%硫环唑悬浮剂150-200克喷雾防治。

免责声明
文章来源:农化招商 编辑:小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