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| 注册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【水稻稻瘟病防治】 今年水稻稻瘟病将偏重发生,请抓紧预防!
您现在的位置:专题总汇 >> 病虫害专题 >> 水稻稻瘟病防治 >> 今年水稻稻瘟病将偏重发生,请抓紧预防!

今年水稻稻瘟病将偏重发生,请抓紧预防!


http://www.1988.TV/ 2019/7/27 14:22:59 阅读数:804

受前期低温后期进入6月份又持续连雨天气影响,水稻生长缓慢、分蘖不足,前期生育期晚于常年7-10天左右,很多稻农为抢农时、促分蘖,偏施氮肥现象较为普遍;根据近期黑龙江省各地稻瘟病乡村监测网点田间监测结果,结合水稻田间长势、栽培管理及稻瘟病将呈偏重发生。气象条件等情况综合分析,预计今年我省水稻稻瘟病传染性极大,而且只能预防不能有效的。

近年来,稻瘟病发病率及发病程度逐渐增加,一般导致水稻减产10%~30%,每年均有发生,轻者减产,重者颗粒无收,科学有效防治稻瘟病已成为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,应引起充分重视。

主要发病原因

1、天气:当气温在20-30℃,田间湿度在90%以上,稻瘟病就容易发生。如果平均温度为24-28℃,且有一昼夜以上的饱和湿度,则稻瘟病就容易流行,连续晴天,天气湿度低于85%,温度超过32℃或低于15℃,病害则会受抑制。分蘖期阴雨连绵、雨日和雨次多,形成高湿、低温、寡照的环境,有利于叶瘟发生,抽穗期前后仍为连雨天气,降雨日多,降雨次数多,形成高湿、低温、寡照条件,使穗颈瘟、节瘟、谷粒瘟发生严重。

2、环境:管理粗放,田间及四周田埂杂草丛生菌源丰富的田块易发病,未及时晒田,或晒田不好,长期灌深水,大水串灌、排水不良、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降低,叶组织薄弱,病菌容易侵入,易发病。

3、密度:插秧密度大,群体通风透光性不好,易形成田间郁闭,湿度较大多雾重露造成利于发病环境。

4、施肥不当:水稻生产中施用的有机肥未充分腐熟,偏施氮肥或施氮肥过多,造成叶片过嫩,水稻发棵猛,封行早,稻苗贪青,硅化能力差抗病能力弱,抗病性降低易引发稻瘟病。斑(4)褐点型病斑

潜育期

在适宜温度条件下,叶瘟潜育期一般为4-7天,穗颈瘟为10~14天,枝梗瘟为7~12天,节瘟为7~30天。

发病特征

根据受害部位不同,田间主要发生叶瘟,节瘟,叶枕瘟,穗颈瘟和谷粒瘟,在黑龙江省,6月末7月初可发生叶瘟,7月中下旬为叶瘟盛期;7月下旬到8月上旬,病菌孢子侵入节、穗颈及枝梗或粒,相继发生节瘟、穗颈瘟、枝梗瘟和粒瘟,有时可延续到黄熟期。

(1)慢性型病斑(2)急性型病斑(3)白点型病斑(4)褐点型病斑

节瘟:多发生于剑叶下第1~2个节上,初为黑褐色小点,逐渐扩大,病斑可环绕节的一部分或全部,使节部变黑色,后期病节干缩、凹陷,使稻株折断而倒伏,影响结实,灌浆,以致形成白穗。

穗颈瘟、枝梗瘟:发生于穗颈部、穗轴、枝梗上,病斑初为暗褐色小点,以后上下扩展成黑褐色条斑,在高温条件下,病斑产生青灰色霉层,轻者影响结实和灌浆,重者形成白穗。

粒谷瘟:发生与谷粒颖壳和护颖上,初为褐色小点,后扩大成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条斑,中央灰白色,成为秕谷。

防治方法

按水稻需肥规律,加强肥水管理是预防稻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。根据水稻品种特性、地力水平科学配制基肥,采用配方施肥技术,不能偏施氮肥,应增施硅肥。水稻生长过程中,看苗追肥,使水稻在抗病较弱的3个险期落黄。适度排水晒田,可以促使稻根新生根的萌发,增加根部的吸收能力。

免责声明
文章来源:农资招商 编辑:现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