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| 注册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【水稻稻瘟病防治】 近期稻瘟病发生趋势预报,附稻瘟病防治方法!
您现在的位置:专题总汇 >> 病虫害专题 >> 水稻稻瘟病防治 >> 近期稻瘟病发生趋势预报,附稻瘟病防治方法!

近期稻瘟病发生趋势预报,附稻瘟病防治方法!


http://www.1988.TV/ 2019/7/27 14:23:56 阅读数:829

根据我省稻瘟病乡村监测网点田间监测调查结果,结合水稻品种抗病性、栽培施肥及气象条件等情况综合分析,预计今年我省水稻叶瘟病为偏轻发生;后期穗颈瘟存在偏重流行风险。穗颈瘟预防适期为水稻破口期至齐穗期,多数地区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。

一、预报依据

1、水稻品种单一化种植情况突出。今年我省龙粳31、绥粳18、五优稻4号、龙粳46、龙粳29等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49.1%,多数水稻种植大县品种单一化情况较突出,生物多样性控害作用较弱。如,五常五优稻4号种植面积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71.4%;北林、延寿绥粳18种植比例分别为62.6%、52.0%;绥滨、富锦龙粳系列和绥粳18种植比例分别为64.1%、48.6%,为稻瘟病大面积流行提供了有利的寄主条件。

2、水稻品种抗病性普遍较弱。近两年我省稻瘟病田间发病情况调查,叶瘟发病品种数量多达51个,穗颈瘟发病品种多达41个。特别是全省种植面积较大的龙粳31、绥粳18、龙粳46、龙粳29、五优稻4号等多个主栽品种田间均有发病。2018年全省34个抗性监测圃所监测的137个品种,发病品种占84.7%。省植保站目前已经完成的5个主栽品种在16个县份的46个抗病性鉴定结果中,感病比例占73.9%。

3、施肥状况利于发病。据全省1470个监测点对13783个地块调查,28.3%的地块施肥量超过常年用量的4.25%,61.8%的地块与常年用量持平,氮肥施用量较高,水稻抗病性降低。

4、目前田间叶瘟发病轻。据监测网点调查,目前我省水稻生育期整体拖后3-5天,分蘖略差,田间植株密度平均430.3株/平方米,与前年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13.1%和16.9%,使得今年叶瘟病发生较晚,发病较轻。7月11日,穆棱市义和村监测点始见中心病株,晚于我省常年始见期10天左右。截至7月19日,1470个水田监测点中,仅8个监测点发生叶瘟,发病品种为绥粳18、绥粳21、龙稻16、龙稻18、松粳19、苗香粳1号、宏科181等,但7月18日泰来县光荣村监测点20亩宏科181品种出现急性病斑。今年我省设立的41个稻瘟病抗性监测圃中,高感稻瘟病的对照品种目前仅在8个监测圃中发病,但北林区监测圃7月17日出现急性病斑。

5、气象条件利于稻瘟病发生。近日监测圃和生产田出现了急性病斑,表明目前气象条件适合稻瘟病发生。气象预报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省气温正常略低,降水量正常偏多,对稻瘟病发生有利。

综上分析,预计近期各地稻叶瘟发病点次将快速增加,发病程度也将加重,但也仅为局部点片发生,主要风险在于后期的穗颈瘟,主要影响因素在于发病关键期的气象条件和品种的抗性差异。***易感病的水稻抽穗期如出现3天以上连阴雨或雾露天气,后期穗颈瘟大面积暴发流行的风险极高,预防措施不到位的偏施氮肥、密度大田间郁蔽的感病品种田块将造成较重损失。为此,各地绝不能掉以轻心,麻痹大意,要充分发挥乡村监测网点作用,并继续组织广大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,深入田间,排查重点地块,全面掌握品种、密度以及长势等状况,结合天气预报,因地制宜,分类指导,对穗颈瘟发病风险大的地块,宣传指导及时采取预防措施,确保不出现大面积灾害损失。

二、防治建议

1、加强田间管理。不要过多、过迟施用氮肥,适当增加磷、钾肥比例,科学灌水,提高水稻抗病能力;割净水渠和池埂上的杂草,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。

2、适时药剂防治。防治叶瘟应在田间发病程度达到2级的防治指标时及时施药;感病品种要在破口期施药预防穗颈瘟,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,齐穗期要开展第2次施药。防治药剂应尽量选择防效好、具有增产和兼防纹枯病、鞘腐病等病害的药剂,做到“一喷多防”和“一喷多效”,并优先选择生物药剂,如枯草芽孢杆菌、井岗?蜡芽菌、多抗霉素、春雷霉素、申嗪霉素等;化学药剂可选用丙硫唑、肟菌酯?戊唑醇、烯肟菌胺?戊唑醇、嘧菌酯?戊唑醇、嘧菌酯、苯甲?嘧菌酯、嘧菌酯?咪鲜胺、吡唑醚菌酯(微囊悬浮剂)等药剂。发生稻瘟病风险大的地块或天气条件有利于发病时,上述药剂应与三环唑混配使用,以确保有效控制稻瘟病。

3、规范施药作业。要提前做好防控施药准备,积极采取飞机航化统防作业,确保在较短的防治适期内及时完成喷药。航化作业每亩喷液量应1升以上,优先使用油悬浮剂等先进剂型,并应按施药液量的0.3%-0.5%添加航化专用助剂,风力较大时按上限添加,以确保防控效果。喷药时应注意避开水稻扬花期,并选择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喷药为宜,以免影响水稻授粉。

免责声明
文章来源:农资招商 编辑:现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