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| 注册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【家庭农场火热来袭】 找准苏州家庭农场发展风向标
您现在的位置:专题总汇 >> 热点事件专题 >> 家庭农场火热来袭 >> 找准苏州家庭农场发展风向标

找准苏州家庭农场发展风向标


http://www.1988.TV/ 2014/5/4 15:28:04 阅读数:868

据市工商部门统计,截至2014年4月24日,苏州已有79家个体工商户及36家企业性质的家庭农场注册成功,其中吴中区数量多,有22家个体户、5家企业。

“家庭农场”概念首次出现于去年的中央1号文件,同年4月,我市就有7家家庭农场成功注册。其后的一年里,无论是江苏省还是苏州市,均出台了相关的文件来促进家庭农场“规范、有序、健康”发展。在这一氛围下,苏州家庭农场发展稳定,注册数超过百家。

A、现状

在数量上突飞猛进的苏州家庭农场,质量又如何呢?记者近日深入农户进行采访,发现不同农场主对家庭农场的理解与规划各有千秋,他们的发展模式有望成为风向标吗?

农场名:叶洪兴莼菜家庭农场

农场主性质:子承父业

“用科学技术降低劳作成本”

4月中下旬恰好赶上太湖莼菜上市,叶洪兴莼菜家庭农场内,农场主叶玉泉与采摘人员忙个不停。

叶玉泉是“85后”,大学在日本念的国际经济学,本想回国后进外贸公司,不料家中有变,果断子承父业,担当起农场主的重任。“叶洪兴就是我爸,家庭农场的名字是以他姓名注册的。”他说,“我们现有300亩的莼菜标准化生态示范基地,产品全部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,部分产品出口至日本。”

谈到家庭农场的注册原因,叶玉泉笑了笑,“是农业部门找上门的,说我们家符合申请家庭农场的标准,建议尽早去工商部门注册登记。”在他看来,家庭农场意味着传承,现在接手了父亲白手起家的农业,哪怕遇到再多困难,也得想着法子克服,并把产业链做得更大,创造更多的财富,提高全家人的生活水平。

叶玉泉称,目前农场和高校开始了合作,希望借助科学技术降低劳作成本,同时把原有的粗加工经营转为高附加值的精加工,升级父亲手中的传统农业。

农场名:东湖家庭农场农场主性质:弃商从农“这里可以带给客人家的感觉”

东湖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徐斌是个“80后”,曾在上海做生意。可为了创办家庭农场,他毅然选择“弃商从农”。

“申请营业执照时,我就是冲着家庭农场去的。”徐斌告诉记者,他从网上看到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后,对家庭农场很心动,恰好手头有一笔资金,索性投入农场建设,同时主动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:50亩地种蔬果养家禽,50亩塘养水产供垂钓。

一年多的时间,徐斌先后完成了农场果园、蔬菜园、家禽养殖、水产养殖、垂钓中心、餐饮、住宿的建设,休闲农业项目初具规模,“我想给客人营造一种到朋友家做客的感觉,边吃边玩,这才是真正的家庭农场。”

除对农业抱有热忱,徐斌对网络的运用也可谓融会贯通。记者发现,东湖家庭农场有自己的网站,客人们可以在网上预约采摘、烧烤、垂钓等系列活动,同时一款有望实现农副产品一对一配送的手机应用正在设计,上线后能将农场内的新鲜果蔬当天送至客人家中。

一方面依托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,另一方面依托餐饮、垂钓、客房、水上活动、主题活动等设施农业,他看到东湖家庭农场的休闲观光已人气集聚。

近,徐斌正在为农场内的产品申请注册商标,“门头商标”叫“时光漫步”,农副产品商标叫“御洞庭”。他说,今后农场的旅游观光将成为核心,同时以中高端农副产品的配送作为副业,以大幅提高农业收入。

农场名:吴侬家庭农场农场主性质:横向拓展“希望扶持政策能尽早出台”

现在宋甫林不仅是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董事长,也是吴侬家庭农场的农场主。

去年,宋甫林在网上读到中央一号文件后,主动前往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了家庭农场,并单独开辟一块150亩的流转土地用于茶叶种植。

他称,本以为注册了家庭农场能享受到一些农用补贴,谁知等了许久却无任何消息,反倒合作社那块风生水起,效益见涨,“我理解的家庭农场,是那种小规模的农业生产,它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土地荒废,特别是发展到一定数量后,可抱团合作,效益肯定能超过现在的合作社。”

原来,他的合作社发展至今虽已趋于成熟,但也遇到了发展瓶颈,例如融资方面有难度等。

“我是用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去打理家庭农场的,不过在税收上家庭农场比合作社要高。”宋甫林说,“目前只希望国家尽早出台扶持政策,否则可能会注销家庭农场,把那150亩土地并入合作社发展。”

B、分析

家庭农场有何标准?它的大力发展能解决哪些问题?农民们又该如何看待家庭农场?带着疑问,记者近日分别采访了工商、农业等部门。

工商部门:

合格的家庭农场应具备标准

“凡是符合家庭农场标准的,工商部门会尽可能帮忙注册,从而鼓励辖区家庭农场的发展。”吴中区工商局东山分局局长丁先明接受采访时说。目前,东山注册有12家家庭农场,全部为个体户。

在他看来,合格的家庭农场应当有一定的规范标准,比如经营者非城镇居民,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%以上等。

按照省里的要求,家庭农场对土地也有规定。丁先明解释说,从事粮食作物种植的,租期或承包期在5年以上的土地经营面积达到50亩以上;从事园艺种植的,露天生产为50亩以上,设施栽培30亩以上;从事畜牧水产养殖的,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,肉禽年出栏20000羽以上,蛋禽存栏5000羽以上,奶牛存栏50头以上,水产养殖50亩以上;从事种养结合的,主要产业规模达到上述标准下限的70%以上。

农业部门:

它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有力补足

那么,家庭农场在农业中应该放在什么样的地位来看待呢?记者随后又采访了吴中区农业局,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家庭农场是对现有的联户经营、专业大户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补足,应与现有的几种模式共存共进。

拿合作社为例,合作社的优势在于专业化的分工,以及对产品的品牌化运作,如果能结合大型农企,可生成从生产服务到市场的完整产业链。不过在这条产业链的初始端即生产环节,合作社相对薄弱些,这就需要家庭农场来发挥作用。

“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作,生产效率高,劳动监督成本低,产品质量更有,”该负责人说,“因此,我认为家庭农场的形成可以给农业发展带去一种新的组合模式,比如‘农业园区+家庭农场’、‘龙头企业+家庭农场’、‘合作社+家庭农场’等,我们应当鼓励家庭农场与其他经营主体发展相融合、共促进。”

该负责人同时指出,苏州的不少专业大户是有望升级为家庭农场的,“苏州全市的农业规模经营比例目前已经突破90%,专业大户更有15000余户,而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合作社这三者的基本内核都是家庭经营,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、彼此依存的共生关系。”

市农办:

它能培育出稳定性强的职业农民

“家庭农场其实也是解决农业老龄化的一大利器。”市农办合作经济处处长宋建华告诉记者,苏州正面临着农业经营者年龄偏高、技能偏低和外来农户偏多等问题,迫切需要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,家庭农场的发展恰能为此注入一针强心剂,因为它提出了“家”的概念,有传承的影子。

他表示,现在很多人不愿从事农业,主要认为农民收入不高,社会地位不足,所以在发展家庭农场的过程中,要着重培养一支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经营、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,从根本上解决“谁来种地”、“如何种好地”等问题,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也成为体面的职业。

当然,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扶持。宋建华建议各地探索符合家庭农场发展规律的扶持办法,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。

为解决家庭农场的融资难问题,市农办还将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农业创业基金,为家庭农场经营者提供一定额度的无息或低息贷款。

记者了解到,今年市财政局已决定将家庭农场纳入“农发通”小额担保贷款金融产品支持范围,以切实解决家庭农场的融资难题。

免责声明
文章来源:农资招商 编辑:小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