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| 注册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【玉米常见病害图谱】 玉米小斑病防治三举措
您现在的位置:专题总汇 >> 病虫害专题 >> 玉米常见病害图谱 >> 玉米小斑病防治三举措

玉米小斑病防治三举措


http://www.1988.TV/ 2013/7/26 18:27:10 阅读数:5788

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,主要危害叶部,但茎部和果穗的苞叶、子粒也可被害。叶片病斑小而多,初为褐色水渍状小点,扩大后成椭圆形或长方形约0.5厘米的病斑,边缘有紫色或红色晕纹圈。叶鞘和和果穗苞叶上的病斑一般表现为纺锤形或不规则形,黄褐色,边缘紫黑色或不明显,病部往往密生一层灰黑色的霉状物,有时引起果穗腐烂或下垂掉落,种子发黑。

发病特点:

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,病原菌为半知亚门真菌玉蜀黍平脐蠕孢(Bipolarismaydis)。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,为初侵染源,借风雨、气流传播,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。发病适宜温度26-29°C。遇充足水分或高湿条件,病情扩展迅速。玉米孕穗、抽穗期降水多、湿度高,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。低洼地、过于密植隐蔽地、连作田发病较重。

病害方法:

⑴种子处理:种衣剂是由杀虫剂、杀菌剂、复合肥料、微量元素、植物生长调节剂、缓释剂和成膜剂等加工制成的药肥复合型种子处理剂,具有防除种子带菌和苗期病害等功效。种子带菌是玉米小斑病的初侵染源之一,采用种子包衣技术处理亲本种子,可以有效的减少小斑病的初侵染源,对控制小斑病的发生有一定效果。

⑵农业防治:病田应实行秋翻,使病株残体埋入地下10厘米以下;地面病株残体,把带菌残体充分腐熟,不用做玉米制种田。发病制种地实行大面积轮作,把病原基数压到限度,减少初侵染源。适时播种,抽穗期应避开多雨天气。施足底肥,适期、适量合理追肥,母本全期的营养供应,促进植株生长健壮,特别是必须拔节至开花期的营养供应。底部病叶集中清理;出田外处理,可以压低田间菌量,改变田间小气候,从而减轻病害程度。

⑶药剂防治:在采取农业防治和种子包衣的基础上,每667平方米用50%好速净可湿性粉剂50克,或80%速克净可湿性粉剂60克,喷湿3次。也可以在发病初期喷药,常用药剂可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70%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每隔7-10天防治1次,连防2-3次。

免责声明
文章来源:农化加盟 编辑:小贾